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台>正文

王跃文郑州谈文学与人生:不写剧本,更爱小说

时间:2017-08-24 08:40:28    来源: 大河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王跃文郑州谈文学与人生:不写剧本,更爱小说

  王跃文

  □记者游晓鹏文图

  他有20年的机关工作经历,却因为写作一举成名;他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首部长篇小说《国画》至今仍是畅销书,稳居公务员最喜爱小说榜首。他就是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8月22日,王跃文携随笔集《无违》做客郑州松社书店,并就自己的创作之路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采访。

  新作《无违》是王跃文的人生首部随笔集,翻开却发现是对话体——一个叫“伊渡”的人跟“王跃文”聊人生、聊职场、聊爱情、聊生活。王跃文说,其实并没有一个“伊渡”采访过自己,“伊渡是我太太做一档读书栏目嘉宾时用过的名字,我便虚构了这个人物来自说自话。这本书是想回忆人生,我觉得严格按照回忆录的写法太麻烦,想更直观一些”。

  书名“无违”来自于孔子。有人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但王跃文把无违的概念放大了,“我想说的其实是人在世上要不拘不泥,守谦卑,知敬畏”。所以这本书是王跃文跟自己心灵的一段对话,也是一段关于创作、关于人生的心路历程。

  1962年出生的王跃文早先在湖南一个小县城做公务员,十年后调到市里,两年后再到省城。他因《国画》一举成名,而调至省作协工作,专职写作,陆续出版小说《梅次故事》《朝夕之间》《亡魂鸟》《大清相国》《苍黄》等。其实在《国画》之前,王跃文的小说创作就开始了,工作写文件材料与业余写小说成了相互调剂,“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猫在家里写县政府工作报告,那时都是手写,写累了就拿出另外一沓稿纸写小说。结果,两者差不多同时完成”。

  语言风格的切换对很多人来说是件难事,对王跃文来说却是自然而然。他的文学语言非常丰富,不同小说语言都不一样,古典作品就雅一些,乡村小说就要用到乡村人的思维方式,王跃文将这种能力的拥有,部分归因于自己对生活的记忆能力,这也是作家所必须拥有的一种能力。“现在回老家,我讲起小时候跟同伴的事情,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他们却都忘了。”

  十多年间,《国画》正版至少卖出200万册,让王跃文收获了名声与赞誉,也有人对号入座,认为《国画》是在影射一些同事。王跃文对此予以否认,“机关工作经历对我的创作有深刻影响,但我的小说并没有生硬地取材于现实,去写某一件真实的事或者某个同事”。王跃文拿小说《朝夕之间》里写到的一位地委书记举例子。很多人说他写的是某某书记,很巧自己跟这位书记的儿子做邻居,邻居说,老爷子看过小说,只说写得很好,却没有任何对号入座的意思。

  在创作上,王跃文是旗帜鲜明地反对照搬生活的,“我觉得那样的写作并不好”。之所以小说给人的感觉真实,是因为自己熟悉整个环境以及氛围,相应群体的性格与行事方式,所以故事显得真实。这些年,不少作家的作品都成为影视热门IP,也有不少人找上门来以每集二三十万的高价请王跃文写影视作品剧本,都被他拒绝了,“剧本当然也是文学,但我更爱小说,我更喜欢这种表达”。王跃文也透露,自己眼下正在全力创作一部乡村小说。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