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台>正文

走出神话的京广路鞋城 从年销售额达20亿如今辉煌难续

时间:2017-08-15 12:40:04    来源: 大河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走出神话的京广路鞋城 从年销售额达20亿如今辉煌难续

  如今的京广路鞋城商圈倍感寒意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 实习生 罗晨晏/摄

  走出 的京广路鞋城

  从年销售额达20亿元,排名全国前三 到6年300多家商户离场,生意难做

  在这里曾有不少人白手起家,靠卖鞋成为百万富翁 而现在这个造富商圈却辉煌难续

  走出 的京广路鞋城

  河南商报记者 李兴佳

  实习生 张贺明

  2017年由夏转秋,依旧酷暑难耐,郑州京广路鞋城的凉意却寒透了心。这是气候上的酷夏,却是数据证实的鞋业寒冬。

  曾年销售额20亿元的京广路鞋城商圈,在遭遇了经济下行、改造搬迁、商圈饱和、跑路风波后,从宝座坠落。

  客户变少、赊账难收、市场低迷……失败者清场离开,更多的从业者却不忍将充满激战的23年简单归零。

  【辉煌】

  年销售额达20亿元

  1994年3月18日,是郑州鞋业批发史上的特殊日子。这一天,由郑州市三建公司、市辐照中心、市贸易公司、郑州铁路印刷厂等多方投资兴建的4.2万平方米的鞋城开门纳客。

  此后,这一位于京广路与航海路交叉口的郑州鞋城,开始了野蛮生长。从一家市场,长成5家产权单位、6家经营单位分治的格局,这一鞋业集聚区渐渐有了一个统一称呼——“京广路鞋城商圈”。

  郑州市三建公司鞋城,是整个商圈中“年龄”最大的,“最早一部分商户在三建公司鞋城1~15区,之后才有了国际鞋城、现代童鞋城”。

  前10年,是这个商圈的辉煌时期,年销售额达20亿元。郑州鞋城,一跃成为与石家庄的华北鞋城、沈阳鞋城并列的全国鞋业批发三大市场。

  1998年8月份,云安娜老总裴满红刚满19岁,恰好赶上了鞋业批发最为红火的年代,“那会儿鞋特别好卖,到货多少被抢走多少,供不应求。”她和老公一人负责守店,一人负责一月去趟广州进货,通过邮局汇款,生意好得两三天要汇一次款。

  知名品牌的总经销、总代理纷纷落户鞋城。有人士称,郑州鞋城批发量占到中原鞋业批发总量的二分之一以上,零售量的65%以上。不少人白手起家,靠着卖鞋成为百万富翁。

  消费者评价,这里鞋子品种丰富,选择余地大,价格实惠,相比百货商场便宜20%以上。

  一度,京广路鞋城商圈成为财富喷涌和质优价廉的代名词。

  【衰落】

  多权分治等制约市场做强

  有人称,京广路鞋城商圈的没落始于2008年左右。硬件设施日趋落后、自身升级改造、京广路拓宽改造带来的重建与拆迁,让这个鞋业批发集群陷入漫长的“阵痛期”。营业额在2008年萎缩至10亿元。

  历史遗留的“多权分治、管理滞后”弊端开始显现。有商户称,“整个商圈产权单位有五六家,多头管理造成市场管理混乱,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统一规划,比如一、二层做女鞋,三、四层做男鞋,五层做童鞋,客户也知道该去哪里拿货。”

  有媒体曾称,市场在2005年左右要启动大规模改造: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办事处牵头协调,3~5年内,先在原市场周边建设新市场,高标准规划升级,然后对老市场进行改造升级。预计改造完成后,停车场、广场、超市、商住楼等服务功能齐全,新增停车和绿化面积40亩,可容纳商户2500户,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

  如今看来,改造效果并不理想。一业内人士具体分析了这其中的症结:一是改造各自为战,未能实现一体化;二是市场外部混乱,缺乏停车场导致各种车辆占压人行道、慢车道,周边物流服务业占道装卸货物,影响交通;三是市场内部秩序混乱,多家单位管理、各自为战、相互竞争,均不提供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未改造区域货物挤占消防通道情况严重,客商购货通行不畅。

  业内人士称,随着鞋城这块黄金宝地上人流、物流急剧膨胀,交易环境已难以满足经营需要。一间房子里挤着两家或三家商户,很多业主另租仓储场地或到较远的地方租房住宿,这些都制约和影响了市场做大做强。

  【搬迁】

  有市场商户流失一半

  更大的震动来自市场搬迁。

  2013年,因为市场外迁,郑州市三建公司鞋城被夷为平地,商户分流到合盛商贸城、中陆广场及京广路商圈周边市场;2014年,瑞安布鞋城外迁,商户向周边市场扩散;2014年3月,国际鞋城花掉七八千万元,进行了原址提档升级。

  关于京广路鞋城外迁的疑云数年未曾消散。最大的震动发生在2015年,当年6月份,郑州市下发了《2015年中心城区市场外迁工作方案》,占地面积15亩的国际鞋城、占地42亩的盛祥置业、占地4.5亩的现代童鞋城、占地70亩的合盛商贸城、占地2.1亩的路华大厦(鞋城)进入该名单。

  2015年6月份,政府指定外迁承接地的郑州百荣世贸商城与合盛商贸城达成战略协议,后者商户要整体搬往南四环百荣。2016年2月份,部分外迁的商户回流。

  2016年11月,盛祥置业相关负责人曾称,一半商户流失。

  鞋城耀眼的时代一去不返。商户称,“最好的时候是在三建公司鞋城,搬到合盛商贸城后差了一半,现在大部分在勉强维持,一部分经营不下去不干了。”

  【变迁】

  6年300多家商户离场

  2011年5月份,白先生进驻京广路鞋城商圈展开调研。调研数据显示,整个商圈有商户2250余户。

  6年后的今天,市场格局翻天覆地。他称,原来的2250余户商户目前剩1900余户,“虽然也是七家鞋城,但搬迁和改造影响很大,比这更严重的是商户生意一落千丈,客户少了、赊账难收、市场低迷。”

  郑州一家鞋市场向河南商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京广路鞋城商圈鞋业批发商户规模维持在2000户左右。

  “曾在2008年全国鞋类市场中排第三名(前两位分别是石家庄华北鞋城、沈阳鞋城),伴随着近年来河北、湖北等周边省份鞋业批发市场的崛起,郑州鞋城的地位逐步下降,市场年销售额也由1997年鼎盛时期的20亿元下降至2008年的10亿元。”上述市场人士称。

  至此,鞋城商圈昔日的繁华已难重现。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