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商业>正文

东方居住设计的玉石觉醒 ——设计名师吴滨谈玉石应用

时间:2015-08-30 19:53:18    来源:欢乐传媒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2015室内设计-中国行”济南活动现场,有着“水墨情怀”和“玉石情结”的著名设计师吴滨再次谈到,温润高贵的玉石更适合居室环境的设计,这是东方文化的“玉石觉醒”。

    “2015室内设计—中国行”是一场名家云集、精彩纷呈的室内设计年度饕餮盛宴。多家著名企业、设计公司、媒体机构以强大的豪华阵容联合发起,并已经在上海、长春、太原、合肥、海口、重庆六站成功落幕。接下来还将在沈阳、昆明、成都、武汉、温州等城市与您相约。在活动的第七站济南,著名空间设计师吴滨的精彩演讲,引起业界强烈反响。而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温润的玉石更适合居家环境,展示出这位设计名家的水墨情怀和玉石情结。

    作为张大千先生的再传弟子、书画名家伏文彦的高足,吴滨先生自幼随师学习水墨画,对中国文化的精髓有着深刻把握。同时,作为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理事会上海地区理事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研究员、NELLY RODI Trend Lab SAS娜丽罗荻国际潮流趋势委员会首位华人委员和清华大学客座主任,他对于世界顶级设计圈的最新潮流以及建筑设计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有着敏锐把握。这让吴滨先生剖析设计潮流风向时,显得格外精到。

    不久前,吴滨设计的中粮瑞府项目,在业内得到广泛好评。整个设计充满中国元素,运用了清雅的水墨画元素,令人赞叹。而吴滨所主张的“用心打造不一样的豪宅”,也引起业界浓厚兴趣。

    在吴滨心中,何为豪宅?他说,不管豪宅还是普通住宅,首先要跟主人相匹配,这一点特别重要。“在当代中国,人们看到了太多堆砌的、完全西方的东西。事实上,从生活方式、住宅设计和艺术文化的多个领域,当代中国经济都已发展到足以支撑中国艺术和设计拥有自己面貌,这个面貌能够跟西方的审美立场有一个平等对话。”他说,做不一样的豪宅,就是梳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延续。“我做了20年的设计,不可否认西方的东西在这20年内是领先于我们中国的,所以学习的是西方的东西。学习到了,20年以后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去说话。所以我才说做一个不一样的豪宅。”

    在吴滨的设计作品中,除了黑白两色的水墨风情,也不乏对于玉石的运用。这种最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建筑材质,温润而有品味,有机地融入到吴滨对于设计文化的思考之中。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刻意地追求东西方的融合,而是觉得中国的设计家应该追求一点自己独有的品质、个性、语言。“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一点跟西方不一样的东西,或者尝试寻找中国当下的人群所需要的新的空间。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我的设计中,我在尝试寻找自己的语言。”

    所有的这些悟道,吴滨认为都是因为自己吸收、学习和把握了当下的建筑设计市场,在沉淀了很多年以后“慢慢形成、并且从自己内心发出来的”。而这一切的源头,是在源自张大千大师文脉相传、又出自伏文彦大师亲自点拨的深厚水墨根基。他对这一点也并不讳言。“每个人的成长的经历,从小的审美观,学习和训练,都会对你自己的工作或者你的设计工作带来影响,那是一定的。”而水墨画家的根基,给他带来了设计灵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意境。这让他的作品显得格外灵秀、飘逸,意蕴无穷。“中国人绘画讲究意境,与西方人的写实是不一样的。”他笑着说。

    近年来,吴滨也一直在游走世界,从西方设计圈最新的脉动中,揣摩和领悟设计文化的发展趋势。就在接受笔者采访前,他刚从瑞士回来。看尽瑞士的青山秀水和充满灵动、与自然相融一体的建筑,反观中国当代的建筑设计风格,他颇有心得。“我觉得西方艺术更多的是写实,中国是写神,这是不太一样的。从具体细节说,西方人讲究块面,中国人讲究线条。但是到了当下,我却觉得,慢慢地中西方的一些价值观找到了相融的途径。比方说,以前西方人是讲究以科学去改变自然,现在东西方都意识到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注重保护环境,而这些理念,其实都包含在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等理念之中。”

    正因为这种融合,如今西式风格的设计作品里有了更多的东方元素,玉石这种非常东方化的高雅材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西方世界。从大阪的LV大楼,到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再到多伦多大学的多元文化中心,充满现代感的玉石应用,给西方建筑文明注入了独特的东方格调。吴滨自然也注意到这种潮流,并且做出了颇有见地的解读。他说:“玉石从文化层面来讲,首先是代表中国的一种材料,因为中国人一直喜欢用玉。同时,玉石和花岗岩、大理石相比,更加温润,也更轻。它温润、清凉,更适合在居家环境里面使用。”在做中粮瑞府项目时,卫生间洗手间的整个台面都是用玉石做的。吴滨说:“这就自然而然地带出中国文化的影子。”而就在这精细的材质选择中,折射出吴滨的玉石情结,也反映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情。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