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独家原创>正文

新疆奇台农牧民的“双房”生活

时间:2017-09-26 18:0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新疆奇台9月26日电 题:新疆奇台农牧民的“双房”生活

  记者 马学玲

  “我楼房也有,平房也有。夏天住平房,在院子里养养鸡、种种菜,冬天就上楼。”74岁的章进利一口气说完后反问记者:你看这样的生活好不好?

图为章进利指着他的平房。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章进利是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农民,目前家里除了一座100多平米的平房院落外,还有一套90多平米的楼房。

  就在舆论还纠结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到底该不该“上楼”问题之时,章进利的“双房”生活令人眼前一亮。

  而其实,在新疆乃至全国,拥有一套楼房的农民并不少见,但楼房和平房相隔如此之近则并不多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更希望农民‘离土不离乡’,积极鼓励他们住在大院里,尽量少‘上楼’。”新疆奇台县委书记马旭东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原委。

  马旭东解释称,现在一些地方,要么直接把农民的家搬上楼房,要么直接把城市的建设搬进农村,这不是很接地气。因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还是希望有个小院落,用来搞民俗旅游开办农家乐,种菜、养鸡、搁置农机具和发展庭院经济等。

  章进利的平房坐落在马路边上,对面不远处,就是当地为村民们集中建设的5栋楼房和其他若干平房。

图为李万福的平房院落,再后面是居民楼。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这一变化还得从八年前的合作社成立说起。2009年,当地实行“村党组织+村委会+合作社”三位一体,建成了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带动全村70%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并集中为村民建了楼房和平房。

  于是,章进利和村民们搬到了新家,并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在得到一笔可观租金的同时,他们还可以抽出身来务工挣钱,其中包括来这个合作社上班。

  “这尤其对于我们老人来说,真的很好,毕竟我们也渐渐干不动活了。”章进利说。

  今年65岁的李万福也是相似的看法,他说,“这个好,我们老了,干不动农活了。”

  记者见到李万福时,他正在自家平房院里和老伴掰玉米,其老伴说,这样流转出去,主要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另外,农牧民入股后还可以按照收益的24%进行分红。

  李万福的院子里停着一辆小汽车,角落里圈养着一些羊。院子后面不远处,就是他们的楼房。

  据腰站子村干部吴生忠介绍,全村414户人家,其中有90多户人家都过上了这样的“双房”生活。

  位于江布拉克大环线内的腰站子村,是今年确定的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6年人均纯收入20528元,村集体收入80万元。去年,该村被住建部评为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图为村里的休闲场所,不远处是居民楼房。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未来,奇台县会否出现更多这样的“双房”规划,县委书记马旭东表示,将从实际出发,从农牧民的具体需求出发,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争取给他们更多元的选择,使他们“离土不离乡”。

  奇台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重镇,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埠,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并称为新疆四大商业都会,有“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之繁荣,被誉为“金奇台,旱码头”。

  然而,由于毗邻沙漠,奇台一直受到风沙困扰。为此,近年来,奇台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其中包括打造50万亩绿色生态屏障工程、开展水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

图为综合治理后的水磨河流域。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我们的理念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美丽乡村的基础,让农牧民过得舒畅、舒服、舒心。”马旭东说。

  展望未来,马旭东认为,在交通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颇具优势的奇台,将依托S303、大奇高速、国道216等交通网络,充分发挥3000多亿吨煤炭、优质农业、江布拉克旅游等资源优势,加强奇台在“一带一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抢抓乌鲁木齐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及奇台北部乌拉斯台口岸机遇,加大产业互动联通,重振昔日“金奇台、旱码头”雄风。

  “伴随奇台在‘一带一路’中的快速发展,农牧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将进一步提升。”马旭东说。(完)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