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独家原创>正文

美丽乡村“康县模式”:群众当主力 机制是关键(图)

时间:2017-08-23 18:0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新网兰州8月23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在甘肃康县,青山绿水间藏着美丽人家。沿着山路穿梭在林间大道,目之所及如诗中所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不禁自问:这是大西北的农村吗?门前溪水潺潺,院内桂花飘香,山前屋后,竹林潇潇,美味的纯粮食酒、农家饭菜接待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去过全国很多乡村旅游,大部分是个别村建成美丽乡村,康县是沿路所有村落都建设得那么美。”来自陕西的游客丁一高带着全家自驾游,正在康县阳坝镇上买茶叶和蜂蜜,他告诉记者,在甘肃南部山区还有这样一个“全域是旅游美景”的地方,令人惊喜。

  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该县集中力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全县350个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年建设,整体推进,每年集中新建美丽乡村50多个,目前,全县350多个行政村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美丽乡村达到294个。

图为康县阳坝镇夜景。 南如卓玛 摄

  规划不只是城里人的事,农村也有

  2011年9月,李廷俊到任康县,通过走访民众,听意见走基层、听民意解民忧,详细了解了老百姓对农村工作的所诉所盼,并结合自己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总结群众的需求。“过去,搞好建设规划好像只是针对城市而言的,农村建设始终处于粗放模式、边缘化状态。”李廷俊说,农村好像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缺乏科学管理的理念。

  2008年“5·12”地震之后,灾后重建时间要求非常紧,建好三间约45平方米的安全房,七八月动工,十月就得搬进去。“那时候,农村就像一个工地,新旧不一,层次不齐,杂乱不堪。”李廷俊说,但当时有些通过集体规划、移民搬迁的农村,建设得很干净整洁,令人眼前一亮,也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通过调研,康县打破过去长期的思维惯性,对全县21个乡镇350个村,按不同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的乡村原生态保护理念,“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景观、一户一品牌”的建设理念,以及“就地取材、顺势而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全面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结束对农村“各自为政”的局部“手术”

  有了规划,就得解决资金问题。李廷俊说,作为一个西部贫困县,要解决诸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必须要有改革的勇气、担当的精神和开拓的思路。

  “现行体制下,国家财政每年在农村投入很多资金及项目,但是却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发展依然裹足不前。”李廷俊坦言,这是自己多年在基层工作的感受,比如康县,每年大大小小的项目,为家家户户投进去两三万元,其中包括国家各种补贴,比如农机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没能解决农村最根本的问题。

  李廷俊说,当前,对农村投资的项目非常多、但比较分散,比如农牧上搞一些农业科学项目、水利部门搞一些水利项目,每个项目几百万元,各部门的项目资金很分散,如果不整合起来,按照过去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一年一二十个部门在农村都有投资,分散下去都“撒了胡椒面”,解决不了农村问题。

  近年来,康县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统一推进,每年集中精力建设50多个美丽乡村。“这样一来,建成一个美丽乡村实际就是三四百万元的事情”,李廷俊说,各部门资金整合投入这些村,并以这些资金带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一揽子把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棘手问题全面解决,项目资金形成了集聚和撬杠效应。

  公平合理的政策,避免一切攀比和矛盾

  康县建设美丽乡村,当地群众是最大的主力。“根据我以往在农村工作的经验,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阳光地兑现群众的奖补”。李廷俊说,公平合理的政策,消除了老百姓之间的攀比,避免了项目建设中的很多矛盾。

  乡镇基层干部是带动群众建设美丽新家园的另一个重要主力军,李廷俊同样谈到“公平公正”。他说,要有一个严格的考核体制、公平的评判机制,干与不干、干好干坏、用事实说话,形成全县上下比着干、抢着干、学着干的氛围,只要干出老百姓满意的成绩,组织会给予公平公正的待遇和晋升机会。

  “美丽乡村建设,要由主要领导带头,靠实各级领导责任,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攻坚克难,苦抓实干,集中力量全面推进”,李廷俊说。

  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农村“久治不愈”难题

  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最大的诉求就是安居乐业。李廷俊说,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很多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孤巢老人等。

  “还有最迫切的问题是大龄青年的成家问题。”李廷俊说,稍微优秀点的考了大学,剩下身体好的当了兵,留在家里的出路就是外出务工。进城务工后,看到外面条件好,姑娘留下不回来了,农村男青年娶媳妇难上加难。这种情况,精准扶贫也很难解决,特别是农村的一些三四十岁成不了家,对生活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的,个人的生活婚姻问题就转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有些在村里小偷小摸、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不断滋生。

  李廷俊认为,解决农村这些“久治不愈”的难题,需要改善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康县由于环境的改变、电商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兴起,很多人返乡创业,做电商、开农家客栈、农家乐,既能在家门口致富,又能陪伴老人小孩。与此同时,家乡美了,村里很多男青年外出务工,还带回来了外地媳妇。

  康县“山大沟深土地少,青山绿水特产多”。李廷俊说,人居环境改善了,大家对生活有了信心,有了希望和追求。许多群众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今,茶叶、核桃、花椒、木耳等土特产品通过宣传推介逐渐声名鹊起,大量的特产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绿色产业初显成效,生态经济逐渐火热,全域旅游渐入佳境。(完)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