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多元化的当下,就业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为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很多大学生奔走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们年轻满怀激情,敢想敢拼不怕输。
然而,梦想照进现实并不容易,要实现人生理想、自我价值,踏上成功之路,道阻且长。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希望,这漫漫创业路,年轻人仍能上下求索。
两个大学生的“魔法托管”试验
“魔法托管班”试验失败后,24岁的鲁曼返校继续她的学业,并很安静地服从了学校的安排,到西安某著名公立幼儿园实习。
尽管这所幼儿园名气很大,师资力量、硬件设施都过硬,但鲁曼仍觉得这里更像是一家行政单位,等级明显、体制僵化。当然,这些感受她只能悄悄写进日记里,或偶尔向其他同学“吐槽”一番。但被“吐槽”对象大都批评她“太理想化”。难道理想化不好吗?鲁曼问自己。
同样对自己是不是太理想化开始怀疑的,还有鲁曼的大学同学、她曾经的合伙人王伟乐。“魔法托管班”试验失败后,处于休学状态的王伟乐开始四处找工作,但他显然对这次失败不怎么甘心。“有想法就行动,永远比只理论不实践要好。赔了的钱可以继续赚,而这个过程中的经验和积累是别人无法拥有的。”
实习 “黑托”惩戒式教育 让她萌生创业想法
1992年出生的鲁曼来自陕西兴平,2012年考入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期间鲁曼做过多份兼职,但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在西安城北一家托管班当小老师。
托管班位于西安城北红旗路附近的一个小区里,“老板”是两个40多岁的中年人,女人负责做饭打扫卫生,男人负责招生接待家长,带学生的事主要由兼职的大学生来做。
这家“夫妻档”托管班生意还不错,管理40多个孩子。在这里兼职了一段时间后,鲁曼发现这里的教育理念和自己所学的相去甚远。因为孩子们在这里除了吃饭和学习,没有一点点自己的业余兴趣,甚至还时常遭受男老板的体罚,脚踹、揪耳朵……后来,鲁曼离职去讨要工资时才发现这家托管班是“黑托”,之前提供给她的许多证照都是假的。
有一天鲁曼趁男老板不在,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他们写出心目中的托管班是怎么的。结果孩子们除了说希望经常看到父母,都希望托管班里有兴趣活动,希望老师不要体罚自己。其中一名孩子还写道:我希望托管班里有笑声。鲁曼意识到孩子们的确是太压抑了。
2015年夏天,鲁曼最终决定离开这家托管班,因为她觉得这两口子根本就不懂教育。同时,这些所见所闻和经历让鲁曼萌生了开办一个真正的托管班的念头,在那里孩子们有玩的时间和空间,也不会遭受任何人的体罚。
搭伙 办教魔术的托管机构 “铁哥们”与她一拍即合
回到学校后的鲁曼一边上课,一边开始谋划开办托管班的事,而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启动资金。她做过个预算,即便是开办一个可以接纳15个学生的托管班,至少也得三万元,这笔钱对她来说,无异于巨款。
2015年11月底,一筹莫展的鲁曼突然想到了她的“铁哥们”王伟乐。
和鲁曼同龄的王伟乐来自陕西户县,他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他对魔术的兴趣更大一些。俩人相识于一次校园的社团活动,后来慢慢成了“哥们”。
鲁曼之所以会想到他,是因为他曾不止一次吐槽大学生活的枯燥,并透露说自己想办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教育托管机构,给孩子教授魔术。当时鲁曼就觉得这个想法很新奇。大专毕业后鲁曼升入本科阶段,王伟乐则选择了休学,他说想去创业。
鲁曼赶紧打电话给王伟乐,当时正在一家托管班代课的王伟乐与她一拍即合,兴奋地说:“我一直在找机会。”两人约定第二天见面详谈。
第二天见面时,王伟乐还带来了一位严姓同学。严同学表示对这个创业计划很感兴趣,想做合伙人。就在校园里的草地边,三人商谈起开办托管班的具体事务。
鲁曼说,她想办一所最接近教育理论的小学生托管机构,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快乐。王伟乐则认为,魔术是每一个小孩子都很感兴趣的东西,这个托管班在给学生们辅导作业之余的一大特色,应该就是将魔术作为一门才艺带到课堂。同样在校外托管机构兼过职的严姓同学也表示,如今的托管班太单调了,和学校没多大区别,他们这个托管班应该打破传统,让孩子们享受玩的快乐。
三人一致认为,这次创业也是一次“试验”,目的是想看看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之后,三人分头开始筹集“办学经费”。
筹款亲朋好友大力支持 很快凑了4万元
鲁曼开始给中学闺蜜、大学好友以及关系要好的同龄亲友挨个打电话,说自己要开办一所学生托管机构,需要经费,希望大家能借些钱。出乎她意料的是,大家都很支持她的行动,很快就给她凑了一万元。其中一个高中同学听了她的想法后,直接把工资卡拿出来给她,说里面有2000多元,让她全部拿去。鲁曼的男朋友也大力支持她创业,“我觉得只要她做的是正事,就应该支持,失败了也无所谓的。”
王伟乐2015年休学时并没有告诉家人,他一直把家里给的学费在银行卡里存着。这笔钱此时成了他们开办托管班最大的一笔资金来源。一位在饭店当传菜员的初中同学听说他的想法后,拿出全部存款4000元给了他。最后,王伟乐一共筹到3万元。而严姓同学因为没筹到经费放弃了。
王伟乐给托管机构取了一个很新颖的名字:乐优教育之魔法学院。开始鲁曼并不同意,认为就叫“乐优教育”,直接而简单。但王伟乐坚持认为魔术才是这个托管班区别于其他托管班的核心和特色,坚决不能抹去。最终,鲁曼妥协了。
办学租房不易办手续更难 跑了3部门放弃了办证
开办托管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办学场所,理想的地段肯定是周边学校比较集中的小区。可找房子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开始本想直接找房东的,但去了几个小区都不让进门,说要租房子得去中介。无奈找了中介,可先后介绍了几处单元房,要么价格太高,要么位置或楼层不好。最后终于相中城南电子正街一小区的房子,但中介称月租2000元,分文不少。为了让手头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鲁曼和中介老板软磨硬泡,她给老板讲大学生创业的不易,讲托管班的特色以及意义,最终老板答应月租降100元。
办学场所有了,学习桌椅也添置了。两人都认为应该给“乐优教育之魔法学院”一个正规的名份。王伟乐去了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听完他的叙述后说,你们做的这个事情属于“小饭桌”,应该去卫生监督所办手续。鲁曼到卫生监督所跑了一趟,工作人员告诉她应该先去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于是俩人又一起去了工商所,结果工作人员说登记注册可以,但必须要先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手续才能给予登记。
从工商所出来,两个年轻人一下子蔫了。“要不咱就啥手续都不办了,先这样做吧,等有人追查再说。”王伟乐说。而不知如何是好的鲁曼也只得同意王伟乐的想法。
招生家长听魔术“色变” 只招到1个学生
接下来摆在两个人面前的任务就是招生了。王伟乐给这个有魔术教学元素的托管班的设计是,学生周一到周五下课后可以来这里吃饭、做作业。周末可以免费在这里学习魔术。“我一直认为魔术属于一门才艺,不仅有乐趣而且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应该很受家长和学生们欢迎的。”可令王伟乐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认为的特色并不受家长们待见。
王伟乐认为鲁曼有口才上的优势,于是把招生的重任全部交给了她。2015年快要放寒假前的一个月,鲁曼带了几个关系要好的伙伴,每天中午准时去附近3所学校门口散发招生传单,她当时特自信,认为这个寒假招五六名学生肯定没问题。但许多家长一听到魔术态度立即大变,认为魔术是假的,是骗人的,是属于江湖里的东西。
寒假很快就到了,两个人只招到了一个学生。学生小姜在附近小学读四年级,他之所以报班是因为他父亲认可魔术是才艺这个说法,而小姜也挺喜欢魔术。
2015年寒假,两个大学生就在租来的房子里给小姜这一个学生辅导功课、教授魔术。
教学魔术教学又吸引来俩学生 节假日带孩子们去“路演”
坚持到2016年,两人的观点再次发生分歧。鲁曼认为托管班的招生应该变方向换思路,不该再打魔法这张个性牌,可王伟乐坚持认为自己的方向没有错,“如果家长和孩子都不了解魔法的乐趣,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他最终说服了鲁曼。“他比我还理想主义。”鲁曼说。
“魔术属于一门益智游戏,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在魔术中找到乐趣。”王伟乐说。而他对学生小姜的带领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孩子在魔术中发现了其他玩具里没有的秘密和乐趣。也是因为小姜的影响,随后又有两个小学生报名参加了鲁曼他们的托管班。
学生数量终于突破了,这对鲁曼和王伟乐无疑是最大的鼓励。他们又重新印刷宣传单,准备再去学校门口“招生”。但这次几大捆广告还没送到学校门前,就被城管给截获了。
2016年暑假,无疑是两个小老师和三个弟子最开心快乐的时光。上午,鲁曼给三个学生分别辅导作业;中午,五个人围成一圈吃饭聊天,既是师生、又是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下午,王伟乐负责给三个孩子教魔术,孩子们的笑闹声总是充满了房间。鲁曼也渐渐开始认同王伟乐用魔术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招生理念。
和其他托管班不同的是,王伟乐在节假日还会带着三个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给路人表演魔术,锻炼孩子们。每当孩子们表演时,王伟乐和鲁曼就在旁边用手机给他们录视频,然后将视频剪辑上网。
解散 3名学生都离开 招生难破题 一句话散了伙
然而,就在托管班刚刚开始好转时,又遭到重创。2016年暑假结束后,小姜因为家长工作调整而转学了,另外两个孩子也分别因为搬家等原因不得不离开托管班。
房间里一下子又空了。两个大学生又陷入招生的“泥沼”中,大多数家长还是不认同他们的教学理念。
没有学生的日子一直坚持到了今年11月初。王伟乐说托管班已经严重亏损,让鲁曼赶快想办法招生。没想到,鲁曼说那就解散吧,她也不适合招生,托管班最终就这样解散了。
无论是王伟乐还是鲁曼,创业开办托管班一事至今没给父母说。主要是担心父母知道他们借钱后有压力。
鲁曼说她未来的目标是考公务员,但当下的任务是要以这次创业为实践,写一篇关于城市课外托管教育的论文。“试验虽然失败了,但我们学到了花钱买不来的许多东西。”她说。而王伟乐在找工作的间隙,会去一家民办小学给孩子们上魔术课,每周两节课,可以领到近200元的课酬。
反思“魔法教学”不叫座 偏见、没营销经验是主因
托管班正式解散的那天,王伟乐收到了朋友发来的微信,告诉他学生小姜在街头表演魔术的视频在优酷网站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2万。视频中,给路人表演完魔术的小姜有一段告白,他说魔术给他的学习带来了新鲜的东西,不仅让自己比以前更乐观快乐了,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
和鲁曼熟悉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张老师说,鲁曼和同学创业办托管班一事她是最近才听别的同学说的。她认为两个学生创业虽然失败了,但这种有自己想法、勇于实践的精神很值得肯定。“如今的大学生,最缺的就是这种闯劲。”张老师说。
鲁曼和王伟乐也曾讨论过招生失败的原因,他们最后归纳为三点:一是托管班竞争太激烈;二是他们自己认为最有竞争力的魔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三是自己招生团队的人都没有营销经验。
托管班试验虽然失败了,王伟乐和学生小姜父子却成了好朋友。小姜的父亲对华商报记者说,儿子虽然在王伟乐的托管班里只待了半年多,但他觉得孩子明显比以前喜欢动手动脑了。儿子小时候性格有点内向,如今则敢大大方方地在许多公共场合给大家表演魔术,而观众也很认可儿子的才艺。“如今唱歌跳舞的孩子太多,魔术这个才艺就显得很特别,很受欢迎。”小姜爸爸说。
创业并非易事,尤其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资金、经验、竞争、理念……都可能对他们刚刚踏上的理想之路造成冲击。
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如何在生存与坚守理想之间取舍,如何权衡得与失,对每一个心怀创业梦的大学生都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那些困惑、那些艰辛、那些坚持甚至那些失败,都会成为一笔人生的财富——至少曾经为梦在路上。
专家点评
“魔法托管”试验失败 因为“太理想主义”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副院长任弘罡近年来一直在关注、研究大学生创业,而他做的统计调研显示,有创业想法并能付诸实践的学生约占被调查总数的8%,而创业成功的比例不足2%,很多学生是因为压力大,自己中途放弃的。
创业成功与否
家庭影响很重要
任弘罡认为,总体而言大学生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比例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放程度有关。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越好,人数比例越高。此外,高职类院校中民办学校的创业学生人数大于公办学校,本科类院校中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创业学生数量不相上下。
任弘罡说,他在2014年做过一次统计调研,有创业想法并能付诸实践的学生约占被调查总数的8%。2015年他又对这批学生做过一次跟踪,结果发现创业成功比例不足2%。“我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中途都放弃了,问他们原因,他们都说压力太大了,坚持不下去。”
任弘罡发现,家庭影响对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特别重要。“我当时调研的好几个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他们有的人家庭本身有经商的传统,基本上在大一大二时就开始在校园里参与一些小型商业活动。”
遇瓶颈就散伙
不该是创业者的态度
任弘罡认为,这种带有所学专业试验性质的创业首先要给予肯定,这说明鲁曼和王伟乐都有创新意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老师课堂的传授以及自己的校外实习,而是想把自己所学和自己的理想兴趣结合在一起。而两人创业失败主要是因为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办托管班,而这种理想主义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忌讳。
任弘罡认为,他俩把魔术这种才艺植入托管班的规划,很有创意。“他们失败的核心不在招生上,而是输在了策略上,输在忽略了家长的真实想法,忽略了社会对魔术这门才艺的认可度。如果让我当初去指导他们创业这个项目,我会告诉他们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有生存才能有发展。魔术可以植入到托管班中,但不应该大张旗鼓地把这个东西作为特色核心,因为家长送孩子到托管班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才艺只是一个辅助,两个大学生把这个给颠倒了,所以他们注定要失败。”任弘罡说。
创业到底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是做市场需要的事?“理想和现实往往是有很大差距的,如何很好地缩小这个差距,这也是创业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显然,鲁曼和王伟乐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任弘罡说,此外,合伙人的精诚团结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其实鲁曼和王伟乐两人之间一开始就存在观点分歧,两人一直没有有效沟通,创业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创业,坚持很重要,刚开始激情满满,后来说不干了就马上解散,这不该是创业者的态度。”
创业者说
失败经验也是一笔财富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当下,大学生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华商报记者连日来的梳理调查发现,尽管创业话题一直很受广大大学生关注,学校和社会各界这些年来也给予了许多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但就结果而言,大学生创业成功比例依然很低,成功者凤毛麟角。大多数创业者要么仍在苦苦挣扎的路上,要么已经偃旗息鼓。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些创业者都有一个初衷,创业都是为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学设计 学财务 学营销
四年来一直很忙很累
西安市高新四路某写字楼12层,出生于1991年的杨立辉在这里经营着广告公司,已经四年半。杨立辉是河北人,2012年从西安外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开始创业。
创业从简单的设计、印刷名片和宣传册开始,四年多过去了,杨立辉说当年和他一起从校园里出来创业的同学基本上都回去上班了,他是仅有的几个坚持者之一。而现在杨立辉的广告公司早已摆脱创业初期那些简单的业务,主要从事大型活动策划、会展及微电影拍摄。公司有近20名员工。
杨立辉告诉华商报记者,家里是做小生意的,所以自己对创业一直有想法,于是在大学尚未毕业,就开始和两个同学合伙筹建广告公司,初期主要承揽学校周边商家的印刷品、条幅和菜单等。后来熟识的商家多了,又开始帮商家在同学中组织促销团队和活动。
谈起自己创业能走到今天,杨立辉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和家庭的支持分不开。这种支持不仅有创业初期经济上的资助,更主要的是父母对他创业的认可。二是自己对创业一直有激情。“我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但我的广告公司要求我必须懂设计,于是我就报班学设计,公司有所发展了,我又去学财务知识,学营销知识,后来又去学视频制作流程。做广告公司欠账很多,我还必须学会如何去讨债,既要讨回来钱还不能得罪客户,这里面学问很多。一直在学习,很忙很累,但这也是我的创业能坚持到今天的一个秘诀。”杨立辉说。
创业失败散伙找工作
两年后重聚再开公司
杨立辉说他认识一个同龄男孩刘某,也属于大学毕业后创业,如今公司有员工近百名。他认为刘某才是创业成功者。
如今从事知识软件产权保护的刘某婉拒了华商报记者的采访,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今天不属于大学毕业后的直接创业者。刘某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和三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软件公司,结果一年赔了50多万元。失败后的四个人分头去找工作上班,各自上班两年后又重新聚到一起开办新的公司,这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局面。
刘某认为,新公司一年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和几个合伙人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出去上班有很大关系。“上班给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和资源,这一点对创业非常重要。许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创业之所以容易失败,就是因为欠缺经验和资源”。
找准项目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西安市华山青年创业公益协会秘书长王联伟也曾是一名大学毕业后的创业者,近年来他也一直在从事和关注着和大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王联伟认为,相对于个人成功案例,大学生创业绝大多数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样的失败往往给许多创业者积累了经验,如果能正确看待就是一笔财富。”王联伟总结认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首要原因是各方面都缺乏经验,其次是启动资金来源单一,无法保障创业项目的持续性。而成功案例的背后往往是创业者在校园时代就已经有经商意识或尝试,另外所从事的创业项目大都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投资前景。
关于大学生创业,王联伟建议最好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特长,找准项目,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能承受生活质量的暂时下降。其次早期要专一,不要四处张扬指望合作。“前辈或他人成功的东西可适当借鉴,但不能盲目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