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要闻>正文

漂泊在外的陕西乡党:我们在深圳唱秦腔

时间:2016-11-30 11:00:02    来源: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外漂泊几十年,秦腔韵味在心间。脱下军装换戏装,深圳从此有秦腔。”写下这首打油诗的人名叫杨卫国,户县人,是原深圳基建工程兵中的一名连长。1983年转业后他下海创业,成绩不俗。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他在深圳创办了“秦之声艺术团”,并发起成立了深圳市福田区秦腔协会,把漂泊在外的陕西人通过秦腔凝聚起来,把陕西的秦文化通过秦腔传播出去。

????2016年秋季,当记者见到来西安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观摩学习的杨卫国一行人时,这些已经扎根深圳几十年的地道的老陕对于秦腔的热爱溢于言表。

????“我们是原深圳的基建工程兵,爱好文艺,特别热爱秦腔。当年深圳可以说是文化的沙漠,到处是施工的场地。原十六团部分老同志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晚上在工棚里给疲劳的战友吹拉弹唱,让秦声、歌声冲淡那疲惫的汗水。”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杨卫国依然情绪激昂。

????据介绍,当年的基建工程兵转业以后,虽然在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工作,但从西北过去的这部分基建兵,对于秦腔的热爱有增无减。

????“我们常常在周末或者节假日聚在一起唱秦腔。慢慢地,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唱秦腔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在深圳读书的大学生、打工的工人,也加入了我们周末唱秦腔的队伍。”杨卫国说。

????2006年,深圳秦之声艺术团成立;2012年3月18日,深圳市福田区秦腔协会成立。

????作为与杨卫国一起的发起人,秦腔协会的刘汉超秘书长也是陕西人。他们一起见证了秦腔在深圳的扎根与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从基建工程兵的工棚唱到洪湖公园、皇岗公园,又从公园唱到陕西人在深圳的同乡会,再从同乡会唱到深圳的社区。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

????秦腔协会从最初的只有几十人发展到现在正式会员已经上百人。“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两个‘雷打不动’,也就是周一到周五接送孙子孙女们上下学雷打不动,周六在福田区文化站唱秦腔雷打不动。”杨卫国笑呵呵地说。

????作为一个业余的秦腔爱好者协会,杨卫国和他的老朋友们坚持着,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将秦腔艺术发扬光大。该协会的王瑜副会长也是个秦腔迷。她曾在乌鲁木齐公安局就职,后下海经商,退休后在秦腔协会里找到了乡音。“我们自己办了秦之声网站,通过网站交流关于秦腔艺术和演出的种种信息。在中国秦腔俱乐部的排名中,我们的网站最活跃,坚持得最好。”

????2013年5月,当陕西省文化厅参加第十七届深圳文化艺术节时,得知在深圳还活跃着这么一支热爱秦腔、坚持秦腔艺术传播的队伍时,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当即授予福田区秦腔协会为“振兴秦腔示范单位”。

????据悉,曾经以“南门仿古迎宾入城式”而闻名于世的陕西(西安永宁)锦唐艺术团计划与福田区秦腔协会携手合作,准备将“汉唐乐舞”“大秦之腔”等高端文化节目送到深圳去,让更多的深圳居民更深地了解国风秦韵,了解陕西文化。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