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70年前作为保卫陪都重庆的重要军事重镇,怀化芷江因为建有让日军闻风丧胆的芷江机场而出名,后期更因为芷江受降而名满天下。如今,怀化有关部门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投入1800多万对受降纪念馆进行提质改造,改善和扩充受降馆的相关内容和实物,其目的是为了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能有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学习,感受,重温当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的历史风云际会,感受八年抗战一朝得胜的巨大喜悦,这无疑是需要更丰富的实物展出和更先进的科技展示手段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怀化芷江抗战受降馆在资料展出方面有一个巨大的突破,那就是经过湖南怀化以及芷江方面的不懈搜寻,当年拍摄芷江受降现场图景的拍摄者被找到,并贡献了相当一部分当时受降的照片和视频,而且视频和照片都是彩色拍摄,所以无论从历史史料价值还是教育效果来说,这些资料无疑都是受降馆比较珍贵的展示资源,值得大力的宣传和展示。
作为8年抗战结束的最终见证地,芷江承载了莫大的历史荣耀,也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画上圆满句号的结束地,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怀化相关部门在受降纪念馆提质改造后隆重开馆,当然寄托了人们铭记历史、不忘被屈辱奴役侵略的初衷,但是又不仅仅限于此。
不可否认,抗日战争已经胜利70周年了,战火硝烟在历史的迷雾中渐渐隐去,刀光剑影、鼓角争鸣都已经只存在于历史教科书,但是我们依然有必要从历史的追问中反思,为什么区区“弹丸之国”,却要耗费我们用八年时间,牺牲那么多人来取得这得来不易的胜利?究其根本,还是一个原因——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城市来说,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才有资格和资本同强势对手抗衡。战争时期,一个国家面对的是军国主义把持战争机器的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和平年代的竞争和危险,同样激烈,我们依然要面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省际之间以及城市间发展的你追我赶,而落后,即使在和平时期不会被“挨打“,但同样也让人尴尬。
湖南怀化以及所辖的芷江,作为有着深厚红色传统的革命老区,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凭着这样强烈的忧患意识,不甘人后,在发展好规模经济的同时,重点打造红色旅游产业,把芷江受降馆、飞虎队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盘活,提升旅游经济发展的档次和规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同样是对历史的铭记,而且是铭记之后的另一种奋发。
同时,我们也能从芷江受降馆的重新开馆上看出怀化有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因为芷江在历史上曾经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那么作为芷江这块土地上的后人,芷江、怀化人民有责任把这一块红色资源利用好,发扬好,宣传好。
芷江受降纪念馆的重新开启,不仅仅是铭记历史,更是开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新一轮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