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资讯>正文

朋友圈谣言四起 康芝药业告状腾讯

时间:2015-01-09 00:11:10    来源:西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微波炉辐射会致癌”“酸性体质能致病”……有人把刚刚过去的2014年称为“指尖上的谣言”“爆炸发展年”,由于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成本低、传播快、影响大的网络谣言呈愈演愈烈之势。

  继去年年底中国首例微信反谣诉讼案以起诉方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胜诉结案后,记者近日获悉,又有一家销售总部位于广州的上市企业康芝药业发起“微信反谣”诉讼,并在国内首度因此将微信平台所在腾讯公司告上法庭。业界分析,案件背后反映了被网络谣言侵害后企业维权难的困境。

  谣言四起康芝药业告状

  2015年1月6日,康芝药业发布公告,已向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法院起诉腾讯公司,要求腾讯公司微信平台就康芝药业深受谣言伤害的瑞芝清产品采取补救措施,并提出三项诉讼请求:要求腾讯公司尽快向康芝药业提供能确定涉嫌侵权的部分微信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含地址、电话等信息)、网络地址等。要求尽快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禁止上述不实信息或含有上述不实信息的内容在微信和微信朋友圈中被传播、点击、浏览、转发。另要求尽快采取措施,在不实信息通过微信和微信朋友圈造成的影响范围内消除不实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恢复委托人产品的商品声誉和委托人的商业信誉。

  据了解,早在今年6月底,微信及朋友圈开始流传一则康芝药业旗下“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产品致死病例的传闻,并以多个不同的版本迅速扩散。作为上市公司,康芝药业随后立即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发布公告澄清,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经查证已抓获造谣源头李某。央视新闻等媒体也曾加以报道。

  然而近半年来,谣言仍持续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及朋友圈传播发酵,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康芝药业选择以起诉腾讯公司的方式,期望借助司法力量推动微信共同打击造谣传谣“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者”。

  朋友圈传谣快消除难

  康芝药业并不是首个在谣言面前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的企业。

  2014年12月底,一微信公众账号因刊登两篇造谣文章,其账号运营者被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最终,双方经过调解达成协议,账号运营者删除谣言文章,并通过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4个月,同时向安利公司支付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此案也被称为“中国首起微信传谣诉讼案”。

  然而,这一案例似乎并未引起不法者的足够重视。

  1月5日,记者顺利联系到广州的一家网络公关公司,称想要发布一则广告,希望其中能够“隐藏打击竞争对手的内容”。该公司表示,除了要支付制作微信的费用,一条阅读数在10万次左右的微信,还会收费2000至5000元不等。不过,该公司相当谨慎,拒绝了记者与负责人见面的要求,也不愿意详细透露包括“广告提成”在内的具体运营情况。

  事实上,深受谣言所害的企业和个人远远不止安利和康芝药业。某大型食品企业外宣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拥有近1000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曾因一条网络盛传的零食“添加剂致癌”的消息而痛失当年大批订单,尽管公司屡次发布官方声明,还拿出官方检验机构的全套证明,但效果甚微。

  腾讯清理微信不实信息

  不过,当记者向腾讯了解情况时,公关部门回应称目前企业尚未收到相关事件的法律诉求。

  公开数据显示,在去年7月底,微信团队对涉及传播谣言的近千篇文章、百余个公众号进行了删除和封停。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就事件的采访时,腾讯公司表示,目前微信每天会收集到关于谣言的投诉达1-2万单,腾讯的产品提供了三大系统:技术识别系统、举报人工处理系统以及辟谣工具;并与人民网、果壳网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建立辟谣机制,就微信平台造谣、传谣行为进行遏制,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谣言过滤器(wx-yyglq)”进行对外辟谣。

  微信还为用户提供110.qq.com的统一举报入口,在日常运营中,腾讯有一支专业的队伍负责处理用户的举报内容。目前,凡是涉及谣言信息的内容,公众号都会给出提示,引导用户对辟谣文章进行辨识。

  新闻视点

  公众为何

  应该关注

  微信反谣?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这个案件不仅仅是康芝药业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一种警示,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如果公众号或个人曾经有通过微信发布或转发谣言内容并达到‘情节严重’的行为界定,就有可能被案件的原告方追加为被告人,个人信息也将提交司法机构进行侦查,可能承担造谣传谣的法律责任。”康芝药业方面表示,即便“谣言”没有伤害到某一个个体,但它会让互联网环境变得污浊,在整体上影响公众的生活。普通公民也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和辨识谣言的能力,坚决不做谣言的“帮凶”。

  “因为微信特别符合中国人‘熟人社会’的关系结构,信息传播的密度显得更大。”有传播学学者分析,微信谣言造谣成本低,风险小,且微信传播相对封闭,具有一定的私人交往色彩,隐蔽性较强。“非主动”传谣者往往会基于好友间信任或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随手转发”,致使谣言越传越广。

  “安利的官司已经起到了一个‘探路’的作用,双方最后是以调解告终。这一次康芝药业官司的诉讼对象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影响。”知识产权律师刘恒告诉记者,对于朋友圈“谣言”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由于涉及公司法、侵权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领域,同时又是面对微信这一“网络传播新事物”,可以预见在法学界还将有讨论空间,“反谣”与“传谣”之间的对决也将持续,“每一次的诉讼都是一次新的梳理,有重要的判例价值,‘依法治谣’的力度会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普通人也应该认识到,即便并不是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也可能会被追究刑责。”

  事实上,从去年7月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工信部、公安部就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警方提醒市民群众,“对于一些不确切的消息,如果要去传播,那么就有义务去核实真假,千万别让自己成为网络谣言的推手,更不要一不小心触犯法律而追悔莫及。”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