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黑脸张" "张犟牛" "王饭包"

时间:2019-05-17 10:30:05    来源:正义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987年2月7日,踏着春节的尾巴,我走进了山东省临朐县检察院的大门。寒来暑往,一路风尘,见证了基层检察事业30多年发展的同时,我也从心比天高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两鬓染霜的二线老检察。回望进取途中的坎坎坷坷,荣誉的杯盏里不乏汗水与心酸。每当回放这些过往的镜头,“黑脸张”“张犟牛”“王饭包”这些曾给过我指导、鼓励的领导和同事的笑脸,就亲切地浮现在我眼前…… 

  “黑脸张” 

  “黑脸张”一米八的个头,因一张黝黑的长脸被戏称“黑脸张”。1978年初,“黑脸张”离开公社党委书记的位置,奉命住进县招待所的一个简陋单间,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县检察院。“黑脸张”识人善任,敢于任用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就连之前他在公安局干政委时的局长也从北县投到他的麾下,甘愿做了副职。 

  “黑脸张”惩恶扬善,不惧权贵。上世纪80年代,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黑脸张”率领队伍敢于碰硬,查办了一大批经济犯罪案件,其中1989年查办当地某银行货币发行科科长贪污金库未发行库款窝案时,又深入摸查,挖出了其他银行的挪用、玩忽职守等一连串案件,最终贪污窝案的主犯陈某某被依法判处了死刑,震动了国内金融界。 

  上世纪80年代,我配合经济科的同志一道去涉嫌经济犯罪的县供销公司某负责人家中搜查,见到主管政法工作的县领导端坐在被搜查人家的太师椅上。原来这位领导是被搜查人的岳父。面对执法遭遇的尴尬,“黑脸张”及时赶到了搜查现场,跟这位领导讲明他女婿涉嫌的经济问题,并感谢该领导一贯支持检察院依法办案,起初还态度傲慢的县领导,立刻起身离去,搜查人员顺利获取了关键的赃物证据。还有一次,某行贿人交代某副县长“借看”彩色电视机的线索,案件承办人很感棘手,副县长可不是小干部。“黑脸张”摸起电话接通那位副县长说:某某说您“借看”了一台彩电,是我派人去取呢还是你送检察院来?当天,那台彩电就被送到了院里。 

  1989年夏天,查办金融系统贪污受贿窝案时,“黑脸张”先是收到了用牛皮纸大信封装的碗口大的白色花圈,他跟我们打趣道,这么珍贵的礼物,只是来得太早了点。随后,又收到两包耗子药。面对威胁,“黑脸张”毫不畏惧,带领大家奋战月余,在金融系统拿下贪污受贿系列案近十件,受到省市检察机关的表彰…… 

  “黑脸张”是谁?他就是已故去的我院恢复建院后的首任检察长张乐臣,他秉公执法的故事一箩筐,却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作为跟随他工作多年的老秘书,我也因他的拒绝,不曾为他个人书写半句事迹,深感欠他一笔文字债。 

  “张犟牛” 

  “张犟牛”本名张兆田,原是老公安,1978年我院恢复建院后,担任刑检一科(后改称批捕科)科长。我领教老张的犟脾气,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审议通过某同志为预备党员的大会上。当主持人征询参会党员的意见时,“张犟牛”举起右手,严肃地指出该同志平时工作不够踏实,建议党组织暂缓通过他的入党申请。当时全场哗然,我也为他捏了一把汗。 

  “张犟牛”最犟的一次,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严打”期间。县公安局破获了一件特大强奸、抢劫案。在县里召开的庆功大会上,参与侦破案件的公安干警和分管领导披红挂花,成了群众交口称赞的英雄。可当案子移送到检察院审查批捕时,“张犟牛”审查出了案件证据中的矛盾点:嫌疑人一会儿说从门口入室,一会儿说从窗口入室,前后供述也很不一致,而被强奸的两姐妹所提供的证据也仅是“那人细高个,手上皮肤不粗糙”。公安机关既没提取被害人衣物等物证,也没有对嫌疑人的指认笔录。 

  案件被“张犟牛”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公安局的领导着急了。县委有关部门马上召开案件协调会。领导重申说,“严打”期间,只要符合“两个基本”,就不要纠缠细枝末节,可捕可不捕的,一定要捕起来。“张犟牛”一再强调证据不够充分,证据间矛盾点很多。县里分管领导发火了。“张犟牛”的犟劲儿也上来了:既然可捕可不捕的一定要捕,那就都逮捕算了,还要这检察院审查干什么?老张的牛脾气虽不可取,但他的分析意见还是引起了县委领导们的重视。毕竟是人命关天的事,假如这两个罪名都能成立,嫌疑人必死无疑。其间,公安局负责该案的领导多次去找“张犟牛”交涉,老张依然坚持他的死理儿,气得刑警队长直蹦高。后来,公安局在侦破另一起案件中,嫌疑人交代了月夜强奸被害人姐妹俩并顺手抢走两麻包花生的犯罪事实,并经过被害人夜晚指认,与嫌疑人的外貌特征一致。公安局随即为被错误拘留的吴某平了反。“张犟牛”也因此犟出了名。 

  “王饭包” 

  上世纪末,在我县县直机关说起王建增可能有人不认识,可“王饭包”这大名却无人不知。背着饭包来邻县检察院当检察长,人们议论起他来就像说“外星人”。 

  王建增是1992年从邻县交流来我院任检察长的。报到当天,院里安排我在附近小饭馆预订了便餐,王检拍拍自己的黑皮包说,来时带着饭呢。县里有些部门负责人按照当地风俗要为其接风,他都婉谢了。每逢下乡镇联系检查工作,他都赶回院里吃饭,有些山区乡镇偏远,赶回县城已是午后一两点钟,都饿过劲儿了。时间一长,社会上就说王检性格古怪,甚至传说他这人很吝啬,不可交往。 

  面对传言,王检笑着说:“外面的饭咱吃不惯嘛!”当时,院里没食堂,我跟同事买来液化气罐和灶具,想给他找间房子做厨房。王检却让我们把灶具搬进了他办公室里间,“开发”了卧室兼厨房。炒菜做饭,油烟满屋,呛得人直咳嗽。当我们买来抽油烟机,他却不让安装,执意让退掉,理由是院里办公经费挺紧张,别再浪费,开窗通风就好。 

  王检每次从老家回院都提个沉甸甸的饭包。我曾偷偷翻开看过,里边或是馒头,或是煎饼,或是厚厚的锅饼……他带回来的这些食物一吃就是一周。夏天天热,带来的饭食容易变质生毛,他就把大饼、馒头用网兜盛了,挂在楼后的阴凉地方,饭前蒸一下再吃。 

  一来二去,王检背着饭包来临朐上班的新闻在社会上传开了。听到传闻,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劝王检:知道的人说你清廉,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办公室的人失职呢!可不管我们怎么说,王检依然故我,还跟我们解释说:背饭包没啥不好的,咱们都别忘了那句古训: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 

  后来,大众日报社有记者来临朐采访,听说了王检背饭包的事。县委宣传部一纸通知要来院采访,王检马上躲了出去。事主没采访到,可挂在楼后背阴处那一提包半干的饭食却是对王检清廉自持精神的最好解读。于是,题为《检察长的饭包》的通讯上了《大众日报》的头版,“王饭包”这雅号也在县城不胫而走。 

  (作者系山东省临朐县检察院原副检察长)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内容未经本网证实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