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正文

海医附院眼科医生唐平:能够帮助兄弟单位感到很欣慰(图)

时间:2015-11-23 22:02: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唐平为爱心学校的孩子做眼位检查南海网记者 马伟元 摄
  她是海医附院眼科主治医师,去年5月,她被派到万宁市人民医院的时候,她要抓当地医院眼科的业务和管理的同时,还要打电话“照顾”刚上小学的孩子。在工作上,唐平是个称职的“拼命三郎”,在生活中,却是个“不称职的妈妈”,面对家庭,她满含愧疚。然而,即便如此,她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医院需要她下乡帮扶,即便有再多困难她也到最需要她的地方去。她就是海医附院眼科主治医师唐平。11月23日,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能够帮助兄弟单位我感到很欣慰!”

  科室引进新设备和优秀人才验光和弱视治疗项目得到顺利开展

  刚到万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唐平就发现,该院眼科因历史遗留问题,成为该院工作的难点,科室基础设备较为薄弱,缺少开展医疗和教学的部分设备,导致很多诊疗工作难以开展,不仅病人数量少,工作难开展,经济效益也上不去。她为此向市政府及医院申请资金,购置了部分设备和带有示教镜的裂隙灯,使得临床教学做到边诊边教,同步教学。添置验光检查用的检影镜和间接眼底镜,让科室开展新的诊疗项目得到充分应用。

  另外,科室人员技术人才紧缺,唐平入科后,引进相关技术人员,使得验光和弱视治疗项目得到顺利开展。万宁市人民医院眼科白内障还停留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阶段,白内障手术一直是眼科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科里的手术水平,引进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并指派科内医生参加专项业务学习。目前,科内超声乳化手术已经顺利开展。青光眼和白内障作为眼科的两个重点项目,科内对青光眼的诊疗一直处在病人少,诊疗方式落后的状态,她针对以上问题请来上级医院的专家进行疑难病例分析会诊,做到手把手教授手术方式技巧,使得科内亚专业医生茅塞顿开,不管是诊断还是手术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原本需要一至两小时的手术,缩短为10至20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医务科市场开发办的带领下,眼科医护人员多次下到乡镇义诊和宣传,并对白内障患者进行大量筛查工作,利用复明工程扩大自己的宣传力度,使得百姓更加了解万宁市人民医院,了解万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吸引了当地和周边部分患者来诊,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数量明显增加,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开展的新技术手术中,病人术后效果均较理想,扩大了社会效应,做到了医院和患者双赢。

  开展新技术助推科室发展

  2015年,是万宁市人民医院眼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最多的一年,该科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斜弱视屈光不正的诊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真空小梁成型术(PNT),这三项新技术都已顺利并熟练的开展和进行。同时,电脑验光仪的使用,前置镜下的眼底检查,青光眼的房角检查等多种检查技术,科室医生也都已能熟练掌握。自唐平入科后,看到科室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业务学习气氛薄弱。因而对科内医生进行初步规划,对年轻医生进行一对一专科知识传授。做到实名制落户到人,且将科室进行相对亚专科分科,使得各人均有手中强项。同时,安排人员参加海南省眼科年会及全国眼科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他们定每周三上午为科室科内主任教学查房,对疑难病例、危重病例进行讨论。并定期进行课内业务学习,将专业发展新方向和管理新理念传授给大家。强调医疗安全,狠抓医生、护士职责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经常化。而且,定期对病历和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评估。此外,她还联系相关帮扶兄弟医院,加强护士护理工作,把科内及手术室配合相关护士派至海口三甲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安排科内医生参加有关验光技术考证培训,提高医学验光水平,为顺利开展验光配镜,斜视弱视的诊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它关系到病人的安危,科室的生存,甚至医院的发展。一年来,科室坚持对病人实施个性化医疗、个性化服务,落实医疗服务规范,落实周六、日医生查房制度,设置医患沟通记录制度。他们自觉接受社会和病人的监督,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不接受病人的请客送礼,不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把服务环境人性化、服务工作规范化、服务项目特色化、投诉处理快捷化等;把病人的优质服务放在首位,全体科室医护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心,有效的拉近了医患双方的距离;做到“爱岗敬业,以院为家”。

  作为科室主任,带领科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学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来教育大家,提高医护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时刻牢记“一切为了病人”的口号,杜绝过度医疗。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认识到她不但代表个人,还代表了市人民医院,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科室和医院的发展而树立良好的形象。

  只能通电话“照顾”孩子“拼命三郎”对女儿充满愧疚

  在工作上,唐平是个称职的“拼命三郎”,在生活中,却是个“不称职的妈妈”,面对家庭,她满含愧疚的。她的孩子才5岁,孩子的爸爸在澄迈工作,平时,她与家公在海口带孩子,她调到万宁市人民医院的两个月后,孩子正好刚上一年级。

  唐平怎么也忘不了,去年9月,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孩子还小,不懂得做作业,家公的手机较为老旧,又无法接收彩信,孩子的老师就通过彩信方式,把布置的作业发送到她的手机。她就边拿着手机,边通过电话,一字一句的把作业告诉家公,家公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因此,家公有一本厚厚的作业记录本。就这样,他们的“作业电话”从几十分钟,慢慢缩短为10多分钟,实在忙不过来,她就给海医附院眼科的年轻同事帮忙,让孩子放学后,直接到科室找他们,半年后,孩子也学会了如何记录作业,怎么写作业,学习慢慢走上了正轨。


  最让唐平愧疚的就是,孩子是过敏性体质,时常感冒发烧,而且每次发烧都是高烧,孩子生病时,她又不能陪在身边,经常是通过儿科两位主任帮忙照顾孩子,后来,孩子管两位主任叫“干妈”。唐平说,“错过孩子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她虽然感到遗憾,但是能帮助到兄弟医院的发展,她还是非常欣慰。”

  通过整整一年的下乡工作,使她自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而且有效的帮助和促进了当地医院的科室管理和医疗救治工作。在那段时间里,通过制定下乡帮扶计划,以科室主任的职务,带领眼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人翁责任感、发挥自身优势,使得“一切为了乡亲,成为家乡父老自家的眼科”这一理念深入人心。

  南海网海口11月23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马伟元)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